职称评定改革:职称外语取消成焦点

职称评定改革:职称外语取消成焦点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2017年伊始,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即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这项改革的“含金量”高在哪儿?回应2017年辽宁省职称改革了哪些社会关切?未来职称评定将会有哪些大变化?

完善职称评价标准——以实绩论英雄

2017年辽宁省职称改革我这么多年评职称就卡在外语上,要不然早就评上了高级会计师。”现年50多岁的王权平是山东一家企业的老职工,因为外语不过关始终没评上高级职称,“ *** 了一辈子会计,平时从来用不着外语,只跟数字打交道,为什么评职称要考外语呢?”

现在,随着职称制度的改革,如老王这般遗憾得以避免。取消职称外语的“硬杠杠”也成为本次改革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事实上,职称外语考试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曾印发三个有关职称外语的通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改革调整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职称外语考试所存在的问题。

本次职称制度改革明确规定,对职称外语考试不作统一要求。“需要注意,不作统一要求,并不是说大家可以不用学外语了。”人社部专技司司长俞家栋说,“随着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国际交流也日益增多,都对人才的外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从导向上而言,我们仍然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外语。”

此外,改革明确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注重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增加技术创新、专利、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标准制定、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

“职称改革确立了一个导向,就是评价人才要用品德、能力、贡献来评价,而不仅仅是靠一些论文、学历、资历、计算机、外语这些,就是大家所说的,让工作称职的人能够评上职称,让那些干工作的人、有贡献的人能够评上职称。”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江说。

下放职称评审权限——破除评聘脱节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对职称评定进行科学评价、注重实绩,必然要求对评价机制进行创新。只有身处本领域,对此有深入研究和深刻体会的评价主体,才能够对人才作出更科学的评判。

以往职称评定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评聘脱节现象,即评职称的不是用人主体、用人主体恰恰没有评职称的权限。大部分的职称评定都是由 *** 主管部门进行,尤其是高级职称的评委会基本是由 *** 主管部门组织成立的评委会。这就导致评审人对于人才的评价难以深入其工作一线了解观察,进而导致人才职称的评定最终只能通过论文得以反映其工作,久而久之形成了唯论文、唯资历等消极现象,而这也间接催生了学术造假、花钱发论文等不正之风。

与此同时,评聘脱节也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困扰。只看职称或论文聘用来的人才可能并不符合实际用人需求,而工作实绩突出的人才却因评审僵化导致评不上与其能力相称的职称,人才发展因此受限,用人单位也陷入尴尬。

为此, 职称制度改革从两方面着手改进 。

一方面,丰富职称评价方式,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独建立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提高职称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吴江认为,这一改革体现了“内行看内行”精神,评价人才的. *** 很多,但是要注重业内评价,“比如搞农业的,就得农业专家来评定职称,搞中小学教育的,就得搞中小学教育的专家来评定,不能让大学教授来评中小学教师,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地评定人才水平的高低。”

另一方面,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推动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

“一些高校、大型企业,他们的人才评价标准可能比 *** 组织的评委会标准更加严格,也更加符合用人实际,评价自己用的人可能也会更加谨慎。这就可以把评审权下放给他们,让他们自己评价人才。”俞家栋说,“这在节约 *** 运行成本的同时,也促进了 *** 职能的转变, *** 主管部门要做好事后备案,也要做好监督。”

拓展评价人员范围——评职称更公平

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新兴经济领域里的人才职称评定问题也逐渐显现。以往27个系列的职称评定多面向体制内人员,非公领域里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人才的职称评定存在机制上的不顺畅问题。

“以演员为例,国家话剧院的演员职称评定可以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但一些‘北漂’演员,一些小的话剧院或者影视城的演员,如果按照以往的制度,他们的职称评定就是个难题。”俞家栋说,“这次职称改革就要破除体制内外的界限,只要是专业人才,就有职称评定的权利。”

《意见》提出,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创造便利条件,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民办机构专业技术人才与公立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审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

“评价范围扩大了,评价主体也多元化,一些行业组织和协会,还有专门的评价机构,都可以通过 *** 授权以后,提供评定职称的服务。但是,评审权下放了,评价主体多元化了,还得用好职称评定这个‘指挥棒’,不能想怎么指挥就怎么指挥。”吴江说。

加强职称评审的监管,转变 *** 职能,则成为本次职称制度改革的题中之义。评审权的下放并不代表 *** 主管部门可以撒手不管了,评审范围的扩大和多元化,也不代表职称评定可以随性而为。

因此,《意见》提出多项措施加强评审监督,如完善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核准备案管理制度,明确界定评审委员会评审的专业和人员范围,从严控制面向全国的职称评审委员会;

完善评审专家遴选机制,加强评审专家库建设,积极吸纳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学会、企业专家,实行动态管理;

企事业单位领导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为本人或他人评定职称谋取利益;

建立职称评审回避制度、公示制度和随机抽查、巡查制度,建立复查、投诉机制,加强对评价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以前 *** 主管部门习惯审批,现在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这对于 *** 主管部门而言既是角色转变,也是全新挑战。”俞家栋说,“我们需要逐渐学习和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并加强制度建设,让职称评定更加公平公正,成为衡量人才的准确标尺,也成为进一步释放人才红利的催化剂。”

俞家栋表示,接下来主管部门还将出台多个职称系列的配套改革细则,具体指导改革实践。

;

[辽宁省]2017年辽宁省职称改革,辽宁省职称转评政策

沈阳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按多少比例

辽宁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最新改革, 采取分级同比例晋升2017年辽宁省职称改革的方式.也就是分层级分专业按同比例晋升,提高基层高级晋级比例. 增加工作实践能力和工作业绩考核的要求。方案明确在原有专业知识考试的基础上,增加2017年辽宁省职称改革了实践能力考试,同时对申报人员每年参加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时间及查房、会诊、带教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也就说,原来考试一门专业课,现在是两门,新增一门专业实践课.

一般专业考评分值比例:三三制原则

副高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相关专

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了解国内外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并对本专业领域内的疑难问题有一定研究能力。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技术工作不少于40周,并能完成规定的工作量。

(二)有较丰富的本专业疾病诊治经验或较高的技术操作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疑难问题,对本专业业务工作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

(四)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 *** ,能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二,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县、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申报人员具备第1条即可):

1、参与疑难病诊断、治疗、检测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等工作,能够规范书写实际专业技术工作有关的医学文书及资料(如病历、诊断报告、治疗方案、健康管理档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疫情处理报告、分析或讨论报告、技术工作总结等);

2、参与完成过市(地)、厅(局)级本专业科研课题1项(前五名),且课题已通过鉴定或准予结题;

3、获市(地)、厅(局)级科技三等奖(包括新技术奖)1项(等级内额定人员),奖项内容应与本专业有关;

4、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或外观设计专利3项(等级内额定人员)。专利内容应与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之一作者,在有CN或ISSN国内、国际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医学专业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每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的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3万字以上。

正高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能分析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在本专业领域内有独创的见解。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技术工作不少于35周,并能完成规定的工作量。

(二)有丰富的本专业疾病诊治经验或较强的业务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问题,对本专业业务工作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

(四)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二,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独立完成或组织疑难病诊断、治疗、检测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等工作,规范书写实际专业技术工作有关的医学文书及资料(如病历、诊断报告、治疗方案、健康管理档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疫情处理报告、分析或讨论报告、技术工作总结等);

2、主持完成市(地)、厅(局)级本专业科研课题1项,且课题已通过鉴定或准予结题;

3、获市(地)、厅(局)级科技二等奖(包括新技术奖)1项(等级内额定人员),奖项内容应与本专业有关;

4、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或外观设计专利3项(之一发明设计人),专利内容应与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其中至少一项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之一作者,在有CN或ISSN国内、国际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医学专业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5篇,每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的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5万字以上。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了多少

设置了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2017年辽宁省职称改革,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统一后2017年辽宁省职称改革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并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参公好还是事业编制走职称好?

这个决定对退休后2017年辽宁省职称改革的工资影响特别大,一定要慎重。

个人建议: 如果能转回副高职称,则按副高职称退休。

先讲一个故事

2005年,A单位快50岁的老李和老陈的单位面临机构改革,原因是机构职能发生转变。原来单位有400多人,现在只准备留100人左右,那另外300人怎么办呢?下岗, *** 考虑到这么多人下岗影响太大,就另成立一个新单位,暂且称之为单位,由 *** 安排新的职能。

改革方案下来以后,这400人都想留在原单位,之一是习惯了,第二则是留在原单位直接就是公务员身份,而分流到B单位的,以后就只能是工人身份。最主要的是B单位是 *** 临时建起来的,没什么职能,经费来源为自收自支。

怎么分?考试。成绩优者留A单位当公务员,否则到B单位当工人,关键没权没活干,还很穷。

最后成绩一公布,老李留A单位,老陈分流到B单位。

老陈那个不舒服,好像天下掉下来了。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此以后就一蹶不振了。

B单位本来就不好,领导一看老陈这状态,还干啥呀?回家吧,该干啥干啥去,编制给你留着,每个月领点基础工资。老陈没办法回去就回去吧,就琢磨着做点小生意,谁让咱工资低呢,不像老李现在是公务员了。

老陈的事儿就是做小生意,到点再考个工勤技能等级。

公务员老李呢,工作劲头可足了,可是问题也来了,单位留下的全是精英呀,整个单位都是公务员,一年一年的熬,最后还是个科员。

时间来到2019年,俩人都来办退休手续在工资科碰了面。俩人一阵寒暄。

老陈: 这不是公务员老李嘛2017年辽宁省职称改革!几年不见又发福了,看来没少腐败呀2017年辽宁省职称改革

老李: 哎呀!老陈呐,听说都是大老板了,还是你自在呀!

老陈: 当年A单位我留不下,要不我也是公务员,怎么着也比现在强呀!

老李: 别说了,你现在也很不错呀,有个小店开着,我现在是啥也没有啊!

工资科工作人员: 老李,你退休工资每个月2400,老陈,你每个月工资3000。

老李: 你算错了吧,我俩工龄差不多,我怎么会比老陈低这么多呢?

工资科工作人员: 你是科员,公务员里级别几乎是更低的,老陈的工勤技能等级是 *** ,我们全县除了极个别人是高级 *** ,那就数他更高了。这工资当然就比你高了。

老李: 老陈,你这么厉害吗?

老陈: 你看我们B单位的,都是 *** 呀,工勤技能等级三年一考、五年一考,除了高级 *** 非常难考,其他的都很简单呀!

老李: 原来是这样,早知道也去B单位了,班不用上,退休工资还高。

老李看似风光,其实在一个满是公务员的单位,并未出彩。倒是老陈,几乎是下岗状态,但真正得到了实惠。

二、讲一下政策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退休时的职务、职称、技术等级很重要。特别是2014年10月之后的职务、职称、技术等级变化。

从你的表述来看,你同时有职务也有职称,按现职务算,现职务的工资要比中级职称低800,而且而且你是副高职称,要比中级还高一个档次,总体来说,工资能差1000多。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退休,且有职务变动的情况,变动后的条件比照未变化的人员的情况核算工资。

再说明白一点就是职务、职称变化后的情况非常非常重要。当然越高越好。

根据你个人情况判断,在职能差一千多,退休肯定能差好几百。即使职级并行再提一个档次也是赶不上的。

这个问题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要拿2006年的工资标准表进行核对计算,而且各地执行时规定略有差异,但从整体上看,如果能按副高级职称退休,退休待遇会高出一大截。

以上为个人建议,仅供参考。个人重大事项,请谨慎处置。

像题主这种情况,肯定改到事业编制拿高级职称工资更好。

就目前来讲,如果有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招考,年轻人肯定应该先去报考公务员,如果考不上公务员,再去报考事业单位并走职称这条路子。为什么呢?因为公务员编制人员无论是事业上的发展濳力,还是工资等福利待遇都要比事业编制的人员好得多。比如,公务员可以享受车补丶岗位津贴、第13个月工资等待遇,事业单位却没有。又比如,公务员身份人员可以在所有行政单位调进调出和担任领导,而事业编制人员只能在事业单位调进调出和担任领导。

但就题主的情况来讲,你在1986年就已经评上了副高职称,目前虽然套取的是公务员正科级的工资,可每个月比同单位同时参加工作的事业编制中级职称人员的工资还要少800元。加上你离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只有两年半了,估计在退休前提拔为四级调研员(副县处级非领导职务)的可能性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改到事业编制去拿高级职称工资更好。理由如下:

一、事业单位技术职称岗位有13个等级,其中中级职称9级岗位享受的就是正科级8级岗位的工资待遇,中级职称8级岗位虽然享受的也是正科级的工资待遇,实际上要比正科级的工资更高一些。题主现在的一级主任科员,享受的是正科级非领导职务工资待遇,而你那个事业编制同事享受的是中级职称8级岗位的工资待遇,比正科级的工资更高一些,所以你每个月的工资比他要少800元。

二丶副高级职称有5、6、7级三个岗位等级。你在2016就评上了副高职称,按你评上副高职称已经有5年的任职时间来看,至少应该可以晋升到6级岗位,在退休前还有可能会晋升到5级岗位。6级岗位的职称等级工资可以达到三级调研员的工资标准,5级岗位的职称等级工资可以达到二级调研员的工资标准。由于你现在是公务员编制,享受的是管理岗位正科8级的工资,整整比职称工资6级少了2级,每个月的工资差距在500元左右。退一步说,你现在是一级主科员,就算你在退休前能晋升到副县处级非领导职务的四级调研员岗位,可享受的也还只是副高职称7级岗位的等级工资,比副高职称的6级或5级还是要低,按平均每个等级的岗位工资差距250元计算,每个月工资也要少500元左右。

三、养老保险的缴费是以参保人的月工资总额来确定缴费基数、缴费标准的。题主如果从2016年开始就以事业编制身份套副高职称的岗位等级工资,每个月的工资总额要比现在增加一千多元,那么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也随之增加,退休时的养老金水平自然会更高。而且,每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也会与本人退休前的职务挂钩,着为副高职称的退休人员,享受的是副县甚至正县级别的职务等级,每个月上涨的基本养老金要比一级主任科员更高。

由此可见,题主作为一名还有两年半就要退休,晋升四级调研员没有希望的事业单位参公人员,如果可以改回到事业编制高级职称,对你来说应该是特别划算的,不要犹豫,应该马上着手去办理身份转换手续。

我建议更好你能转成事业单位走副高退休,副高职称相当于行政单位的副处级退休级别,无论是行政单位还是参公单位,他到正科级退休都达不到副高退休工资。我就在参公单位工作,因为多年的副高职称工资待遇达不到。所以在退休的前一年又转到了事业单位退休,说实话事业单位参公以后原事业单位职称级别工资取消以后真是亏死人。

你也可以去你们当地社保工资科询问一下,你就会明白的,我的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距离退休不足五年,现在在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任一级主任科员,登记参公身份前于2016已经取得副高职称。目前差两年半就要退休了,退休前也不符合上四级调研员的条件和可能性,目前的工资甚至比以前单位享受中级职称的同事月工资还低800元,如果调整到事业单位享受职称工资,肯定要比现在高得多,想知道退休以后,是以一级主任科员身份退休工资高,还是以副高职称人员身份退休工资高。

在职工资差距这么大,肯定是退休后,以副高职称退休工资高,而且高的也不是一星半点。如果是为了以后退休后的待遇着想,完全有必要调整到事业任职,享受职称退休待遇。事业人员退休前工龄如果满35年,是按原工资的90%计发退休工资,退休前工资高低影响是决定性的。

在这个前提下,唯一要弄清楚的是,能不能调整到事业单位,能不能继续享受副高职称待遇。参公的这几年,能不能续算职称评审年限。事业单位分为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只有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才能享受职称工资,因而之一步就是选择调整到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如果调整到管理类事业单位,或者管理岗位任职,其工资待遇,比公务员、参公人员还低。

其次,是要搞清楚,到了新单位后,能不能继续享受副高职称。职称工资实行评聘结合,即使是评上了副高职称,如果该单位没有相应的职称等级岗位,在职时肯定是享受不到相应的职称待遇,只能按聘用的职称级别发放工资。而且,副高职称对应5、6、7级,对于所评的副高职称内等级晋升,也是有影响的。但这个对退休影响不大,即使是没有聘上副高职称,退休也是按副高职称待遇对待,只不过是副高职称里面更低一档而已。

2017年辽宁省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结束后,对于在参公以前取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果因事业单位改革,取消参公岗位,重新转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其参公期间的工龄,续算职称评审年限,符合条件的一次性解决其参公期间的职称晋升问题。因而在调动前,要向人社、社保部门仔细了解相关政策,确保自己为因岗位调整产生不利影响。

有岗位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走职称好。

为什么要说不影响别人,因为现在事业单位的岗位大多不能满足在职人员的聘用,为竞争上岗造成的矛盾很多,题主想从参公转到事业副高,先不谈这里面的操作难度,仅你想去的单位人员的意见就会非常大。

题主参公的月工资收入比不上中级职称很正常,但年收入在大多数地区是超过副高岗位的收入,包括车贴和年底考核奖。

按照近年来我单位高级职称的退休工资来看,正高级的退休工资要超过正处级,副高退休要超过副处,但在职收入和相应级别差距很大,正高级职称的年收入也只能堪比老资格的正科级,且退休公务员每年有几千块奖金,事业单位没有。

眼前看,事业单位副高的退休金肯定会超过一级主任科员,但政策在不断调整,公务员法刚刚实施的时候事业单位收入是普遍超过公务员,然而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在职事业单位的收入已经开始低于公务员,不排除后期退休金方面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建议题主谨慎选择。

【长鹿生观点】建议你事业编制走职称。

一、先看你的具体情况

至于选择走哪条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先看看你个人的具体情况,今年已经58周岁,一级主任,副高级职称,还有两年的时间就退休了,在退休之前上调四级调研员已经基本没有希望。可是每月比事业编制中级职称的同事少拿800元。

二、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一月800元,一年就是10000元。天长日久,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以先把工资涨上去,是之一位的。所以建议你职业编制走职称!

三、为什么你比事业编制中级职称少拿800元?

根据国家规定,事业单位的技术职称岗位等级,共设13个等级,行政正科级8级岗位与中级9级岗位,享受的待遇是一样的。你现在是一级主任科员,享受的待遇是正科级非领导职务待遇,而事业编中级职称,享受的是中级职称8级岗位工资待遇,这就是你每月比他们少800元的原因所在!

四丶副高职称工资有多少?

2016年,你评上副高职称,至今已经有5年时间。当前国家规定,副高职称共有5、6、7三个等级。按你的情况,应该是能享受到6级的岗位待遇。如果顺利的话,退休之前,晋升到5级岗位,也问题不大,而6级岗位工资待遇,在事业单位就可享受三级调研员的工资标准,5级更是可以享受二级调研员的工资标准。而你现在是公务员管理岗位一级主任,比职称工资整整少了2级。每月差不多少拿500元左右的样子。

五、养老保险是如何交的?

按照国家规定,每个人的养老保险,基本构成是以参保人的月工资总额来确定缴费基数、缴费标准的。你如果在2016年,刚评上副高职称,就以副高身份套改岗位等级工资,则每月工资数目,比现在多拿1000元左右。工资高,则养老保险缴纳的也多,退休工资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基本情况,就是上述情况,你还有差不多两年就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在晋升希望不大的情况下,建议你赶紧事业编制高级职称,这样,你会多增加部分收入。

这个好像没有商量的余地,既然已经参公,就只能走公务员的路子,按照职务、职级享受退休待遇。实际上,即使走事业单位的路子,按照职称,年工资也没有参公单位多,因为机关年终绩效奖高。退休后,事业单位的退休工资也不一定高。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人都削尖脑袋往参公单位挤,参公单位的往机关挤,不可能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去事业单位的,除非拎不清。

十年前,我从教育系统一所学校 *** 到机关部门,转为公务员。当月开始,每月工资少了将近九百元左右,那时我的职称已经是中学高级教师了。

听说最近中疾控改革,大家都在讨论,有一种方案是各县市区的疾控中心都有可能把事业单位性质改成参公单位。所谓的参公单位,事实上依然还是事业单位性质,但工资待遇的参照公务员执行。

如果单纯的从经济待遇上来看的话,走事业单位的职称,对于一些高职称的人来说,待遇要比公务员好,而且越是临近退休,高职称的事业单位人员和高级别的公务员,在退休后待遇差距较大。所以一般事业单位高职称的人,年龄到了一定岁数以后,都不愿意往机关部门去。因为公务员退休后,其中很大的一块岗位级别工资没有了。而且事业单位的职称相比公务员的级别晋升更容易。在行政部门,要往上提升一级,其难度非常的大,越往上难度增加越大。公务员体系当中级别工资占了很大的比重。

因此,像题主这样已经临近退休的,而且又不可能上四级调研员,那么事业编制高职称身份显然将来要比公务员身份退休待遇更好。

具体这个差距有多少,你完全可以到人事劳动部门去核算一下,根据你的职称和机关岗位对比,就能算得很清楚。

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相比参公单位与事业单位,显然参公单位更好,更有前途。参公人员的工资待遇与公务员是一样的,相比来说很多事业单位没有车补和各种津补贴,但参公单位可以和行政机关部门一样可以享受。而且参公了就属于财政全额拨款,工资福利待遇更有保证。

另外,参公单位人员在将来的晋升、调动中,有更多的机会,使用也更灵活。参公人员的提拨任用比事业单位的要宽,甚至可以在不同的机关部门之间转岗任用。 一些事业单位属于差额拨款单位,其人员不能调到其它全额拨款单位,而参公的就可以,其面临的提拔、晋升机会就很多。

当然,以后参公单位的人员录用,也必须按照公务员管理规定的通过考试进行,按招考录用程序走,操作上更规范也更难。

这个问题,几乎可以换为公务员和事业编谁好,毕竟参公和公务员的政治待遇和工资待遇差别几乎为0(估计全国不超过百分之0.1的遴选岗位明确要求行政编制)

再回到转化后的问题。事业编和公务员谁好?其实无从比较,起点:公务员起点稍微高事业编一点。发展:公务员金字塔尖的人可以被提拔和晋升,事业编职称晋升的概率比公务员晋升提拔的概率稍大。那究竟如何比较呢?看你是否能成为被提拔晋升的少数。我见过事业编转公务员后悔的,也见过不后悔,庆幸的,起实质依旧是看你能力(除开绝对能力之外,这里的能力指关系背景),有能力哪条线都可以走,没能力,那哪条路都也走不好。在两边都走不好的情况下,自然公务员好,毕竟起点高些啊

2004年,机构改革,一小部分经过考试进入参公单位序列,绝大同事留在企业(事业身份保留),参公单位进步自然很慢,没有职称,工资绩效等同公务员,撑不死饿不着;留在企业的同事,自然晋升职称,大都是副高级,工资高于同年龄公务员,企业内部政策男女(男50、女45周岁)可内退,这样年富力强的人都选择内退,重新择业!所以,好与坏都是相对的!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的措施有哪些

2017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有哪些新变化?

基层专业人才评职称可不要求论文?

***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针对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我国职称制度中被诟病的焦点,《意见》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向基层一线倾斜等。

《意见》提出,围绕品德、能力和业绩三个方面,力争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

2017年最新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和最新改革政策?我报名辽宁中级职称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

1.助理职称评定条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3)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4)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

(5)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

2.中级职称评定条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称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称四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称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称四年以上。

3.高级职称评定条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称 职务五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称 职务五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称 职务五年以上。

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工程师职称评定流程

首先报送申报资料(齐全的申报资料)---由人社局进行条件审核----审核通过者材料入库(不通过退回)----参加人社局的计算机,英语,水平能力测试----考试通过后由人社局职称评审委员会进行专家评审(评审会议)-----通过后办理职称资格证书

辽宁最新利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