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职称评审条件

2022年职称申报条件: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1.助理职称:(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3)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4)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

(5)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

2.中级职称:(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高级职称:(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辽宁省]辽宁职称实施意见,辽宁省职称评审文件

沈阳市2015年职称申报条件

考试对象和报考条件

 (一)报考要求

 2020年全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继续采取考评 结合的评价方式。符合辽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原辽宁省 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2016年全省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考试及评审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辽人社职[2016130号)和《关 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 意见》(辽人社职[2016184号)规定的申报条件,拟申报2020 年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人员(符合免试政策的人员除外)均需参 加辽宁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试合格人员方可申请 参加相应级别和专业的评审。

 (二)下列人员享受免考政策

 1. 自2016年起,援派时间超过1年的援疆、 *** 、援外等 人员,自援派之日起,3年内免考。

 2. 在乡镇卫生计生机构工作满30年,男年满55周岁、女 年满50周岁(年龄计算截止到报评年度末)申报人员免考。

3. 申报民族医(蒙医学)髙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免考。

 4. 参与疫情防控的一线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免考。

辽宁省2022年教师教师晋升高级名额增加吗

辽宁省2022年教师教师晋升高级名额增加。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2022年辽宁教师职称改革方案中提出辽宁教师职称评定制度迎来改革,增加正高级职称,不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当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空缺时,教师可进行跨学校评聘。

企业职工职称补贴 有明文法律规定吗?

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

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对有职称的职工进行补贴,但不排除企业为了鼓励职工积极学习,自主颁发补贴政策的可能。

辽宁教育厅关于2018年进职称条件

记者近日从辽宁省人社厅发布的《辽宁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中获悉辽宁职称实施意见,该省将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增加正高级职称辽宁职称实施意见,取消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辽宁打破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将教师职务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辽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从那一年开始实施的

1986年初,以《 *** 中央、国务院转发〈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报告〉的通知》(中发〔1986〕3号)和《国务院关于发布〈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的通知》(国发〔1986〕27号)为标志,我国职称制度第四次重大变革拉开了序幕.

2000年以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 *** 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人发〔2000〕78号)提出:建立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对于专业技术岗位,坚持按照岗位要求择优聘用,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提出: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同时,文件对于事业单位岗位等级设置做出了详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