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是211院校吗?

江西师范大学不是211工程高校。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学校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 *** 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高校、全国实施“农村师资支持计划”试点高校、全国实施“国培计划”项目院校、教育部“推进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实施高校、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是中国 *** 奖学金、江西省 *** 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成员高校。

学校历史

1934年夏,蒋介石在白鹿洞书院主持庐山军官训练团时,偶见山南秀峰寺(开先寺)一带景色幽美,遂有该处最宜办学的感慨,江西省 *** 主席熊式辉乘机提议在此举办大学,获其首肯。

1936年,国民 *** 拨款100万元作为创办大学基金,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创办计划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而暂被搁置。

1939年日寇犯赣,江西省 *** 迁往泰和,众多省内外学子云集,创办大学计划再度提出。国民 *** 审阅计划后增拨基金100万元,江西省 *** 邀集省内外知名学者组织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会下设校舍设备、图书仪器和教育计划三个专门委员会,校名初定为江西省立中正大学。

1940年4月,国民 *** 行政院通过决议,定校名为国立中正大学,直属教育部领导。10月,国立中正大学在泰和县澄江镇杏岭村开学。

1940年6月1日,中正大学筹委会在泰和城郊杏岭正式成立并办公。筹委会工作期间,国民 *** 任命植物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博士胡先骕(步曾)为中正大学首任校长。10月4日,首届新生300余人来杏岭报到。10月31日,中正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是日成为学校校庆日。

南赣砺志

1942年,因赣南行署专员蒋经国要求中正大学迁往赣南,学校遂于8月在赣县龙岭设立分校。除农学院外,中正大学新生(包括师范专修科的新生)均在龙岭分校报到注册,本科生在分校完成一年级课程后转入杏岭校本部学习。

1945年1月,江西省 *** 自泰和向宁都迁移,中正大学随之撤离,从泰和经老营盘到兴国,辗转跋涉至宁都长胜墟。龙岭分校撤销,随校本部迁往宁都长胜墟,与校本部合并。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0月,中正大学决定暂迁省会南昌,以北郊望城岗原军政部营房为临时校址,并函电教育部和军政部备案。11月初搬迁开始,长胜、杏岭等地的校产从水陆两路运往南昌,12月底迁校工作基本完成。

1946年1月7日,学校正式复课。

1948年下半年,中国 *** 南昌城市工作部在中正大学建立了地下党组织。

1949年2月, *** 中正大学支部正式成立。5月26日,中正大学学生将 *** 迎入校园。

1949年6月,南昌市军管会全面接管中正大学。8月1日,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

1950年2月,江西省人民 *** 批准将城东青山湖畔的老飞机修配厂东面近千亩土地作为南昌大学永久校址。11月,南昌大学校部迁往新址,即今位于北京西路与文教路之交的青山湖校区(校内有湖名青蓝)。

1952年全国大规模院系调整开始,南昌大学部分学院、系科陆续被调整到省内外其他高校。

1953年10月,以调整后的南昌大学为基础成立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大学撤销。

1965年,成立靖安分院,次年靖安分院师生全部回到校本部参加“文革”。

1969年1月,受“文革”极左思潮影响,江西师范学院被撤销,以师院为主体成立井冈山大学,江西大学(文科各系)和江西教育学院同时并入。井冈山大学校址设于井冈山下沟边的拿山,原为共大拿山分校所在地。广大教职员工对此次迁校持有异议,但批评意见未能为当时的省革委会采纳。9月至10月,学校迁往拿山。

1972年10月,井冈山大学撤销,江西师范学院复校并迁回南昌原址。复校前学校作出决定,所有下放和外调的教师干部统统与学校“复钩”,此举使学校在短时期内收回了原有的师资队伍。

1983年10月,江西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

2003年4月,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江西银行学校)成建制并入学校,原址改称江西师范大学青云谱校区。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校本部共有在编(含人事 *** )教职工2698人,其中专任教师1836人,博士1022人。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62.14%;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56.4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88.73%。国家级优秀人才方面,学校有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双聘),国际欧亚科学院、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特支计划人选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4人;公安部第五届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1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论界)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在省级优秀人才方面,省高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9人,省“青年井冈学者奖励计划”人选22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48人,“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36人(含柔性引进10人),江西省跨世纪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7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24人,享受省 *** 特殊津贴教师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9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22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科学技术学院),89个本科专业;4个江西省一流学科,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特色专业10个、品牌专业25个。

江西省高校一流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学科)、化学(优势学科)、心理学(成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成长学科)

省高水平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史、化学

省重点学科:政治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音乐与舞蹈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英语、汉语言文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化学、公共事业管理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广告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动画、金融学、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新闻学、生物科学、软件工程、生物工程、公共事业管理、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

省级特色专业:广告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学、物理学、心理学、音乐学、法学

省级品牌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历史学、学前教育、法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音乐学、艺术设计(2012年后分为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4个专业)、工商管理、化学、应用化学、体育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广告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技术学、物理学、心理学、美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生物工程、通信工程

学生成绩

学校在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1项特等奖,1项特别一等奖,3项一等奖,19项二、三等奖,实现江西高校参加该项竞赛特等奖“零”的突破;在2021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中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2012年、2020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7项;在2014年、2016年、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创业计划赛”金奖1项,“创业实践挑战赛”金奖1项,“公益创业赛”金奖1项,银、铜奖11项,学校多次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2020年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斩获2金6银8铜,连续四届获得“先进集体奖”,连续两届获得双赛道“先进集体奖”。

                                 

学术科研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外交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6个省“2011 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立项建设项目(1个实验室和2个工程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4个省工程实验室,4个省社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文化厅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1个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

截至2021年5月,2010年以来,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项、重大招标项目4项、重点项目12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重大专项课题、“973”计划前期预研项目、国家国际合作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项目100多项;累计获得各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41项,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课题、省教育厅科技落地计划项目、省高校哲社研究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30余项。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41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重大委托项目3项;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75项,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67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5月,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合培养、文化交流、科研合作等项目。学校是中国 *** 奖学金、江西省 *** 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招收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学校“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经外交部批准成立,“马达加斯加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学校是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成员高校,发起成立了江西省孔子学院工作联盟。学校承办了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巴勒斯坦国圣城大学孔子学院、墨西哥合众国墨西哥城孔子学院,其中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被评为“示范孔子学院”。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辽宁省]辽宁省文化厅职称名单,辽宁省文化厅领导名单

福建芳华越剧团的王君安是什么时候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的

准确的说,应该是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十日评上一级的!

--------------------------------------------------

省文化厅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各设区市人事局、各有关单位:

《福建省文化厅关于申请确认林醒等267位艺术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函》(闽文职改〔2008〕27号)悉。经研究,批准确认由第六届全省艺术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林醒等267位同志艺术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任职确认时间为2008年12月30日,请予公布。

附件:林醒等267位同志艺术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名单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附件:

林醒等267位同志艺术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人员名单

一、省文化厅(133人)

1.省歌舞剧院(28人)

一级演员:尚 平。

二级演员:赵 丹、林文娟。

一级编剧:黄锦萍。

一级导演:吴玲红、阮少铭。

二级导演:赖棋锋。

一级演奏员:林铭辉、王少雄、林玉洁。

二级演奏员:黄 瑛、林弓长、曾宏艺、陈少诺、李 铁、陈章锦、李立广、单志千、丁朝斌、刘 丹、林 敏。

一级艺术管理:叶 萌。

一级舞美设计师:宋史强。

主任舞台 *** :石钟成、邱利峰、叶大川、林成俊、赵九平。

2.省艺术研究院(4人)

一级作曲:王秀玲。

一级编剧:林瑞武。

二级文学创作:傅其祥。

主任舞台 *** :涂晓丹。

3.福建京剧院(18人)

一级演员:孙劲梅。

二级演员:李长平、李 哲、黄 嵩、韩 宁。

一级演奏员:王永琦。

二级演奏员:马金龙、陈克菲、田文彬。

一级艺术管理:黄国庆。

二级艺术管理:陈新华、刘刃风。

主任舞台 *** :徐小松、赵时兴、李国顺、林仁富、任向东、杨先华。

4.省芳华越剧团(15人)

一级演员:徐建利、王君安、郑 全、王一敏。

二级演员:张迪菲、王伟萍、陈翠红、陈丽宇、沈 敏。

二级演奏员:马孝岙、陈 云。

一级舞美设计师:董 绘。

主任舞台 *** :毛乐霄、马 兴、邹森兴。

大连公务员考试的时间?详细的问题进来看!

官方辽宁省文化厅职称名单的答案才最标准

今年辽宁省文化厅职称名单,大连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考649名公务员辽宁省文化厅职称名单,目前正处于考试报名阶段。近日,本报热线陆续接到读者的咨询 *** ,为使报考人员清楚掌握相关政策,市人事部门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报考人员关心的问题予以解答。(大连市公务员 大连人事局 公务员报考)

1报考需具备哪些资格条件?

答:(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72年7月26日至1990年7月26日期间出生);(四)具有良好的品行;(五)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七)具有录用主管机关规定的报考职位所需其他资格条件。(大连市公务员 大连人事局 公务员报考)

2如何查询职位?

答:本市各招录机关的招考职位信息可通过以下渠道查询:中国大连();大连人事编制网();大连人才网();

全省其他招录机关的相关信息,可通过以下网站查询:辽宁省人民 *** 网();东北新闻网();辽宁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网();辽宁人事考试网()。

3如何报名?

答:本市考试报名全部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不设现场报名。报名网址是辽宁人事考试网()。

报考人员可按属地选择参加考试的考区。选择“大连考区”的考生,对考务事宜可 *** 咨询,也可通过大连人才网()进行网上在线咨询。

本市参加报考的人员,可在7月27日8:00至8月7日24:00期间登录辽宁人事考试网站,填写报名信息。未按期缴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网上报名实行诚信承诺制度,笔试前不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移至面试前进行。

4对应届毕业生报考有何规定?

答:此次规定的应届毕业生为2008年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不包括其他年度毕业的学生。2006、2007年毕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户籍和档案仍保留在原学校的,原学校可以按应届毕业生办理派遣的,可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报考。(大连市公务员 大连人事局 公务员报考)

2008年毕业的定向生、委培生原则上不得按应届毕业生报考。如委培或定向单位同意其报考,应当由委培或定向单位出具同意报考证明,并经所在院校同意后方可报考。

5外地考生报名应该注意什么?

答:报考者如为外地人,必须符合大连人才引进政策的要求,即报考大连市直和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机关公务员的外埠考生,除本人须符合报考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外,同时还应符合《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大政发[2003]62号)规定的条件。即具有本科学历且已婚的外埠考生,其配偶须符合下列条件:45周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在主城区有接收单位。

6符合减免考务费条件的报考人员如何报考?

答:享受国家更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家庭考生,凭家庭所在地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更低生活保障的证明和低保证(复印件),农村绝对贫困家庭考生,凭家庭所在地的县(市、区)扶贫办出具的特困证明及特困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卡复印件,在网上报名并通过照片审核后,到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合路100号)1楼大厅8号窗口,办理减免考务费手续。

7对县、乡录用的公务员更低工作年限如何规定?

答:凡经考试录用到本市县(市)级以下机关的公务员,须在新录用岗位工作三年以上,方可向各级机关流动。(大连市公务员 大连人事局 公务员报考)

8什么是聘任制书记员?

答:根据《公务员法》、《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政策规定,法院系统书记员职位实行聘任制。本次本市招录20名聘任制书记员。

法院系统书记员(聘任制)是人民法院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法律、法规和聘任合同规定外,人民法院书记员享受公务员的各项待遇。聘任制书记员实行合同管理,由人民法院与受聘人依照有关法律订立聘任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内,人民法院与受聘人双方履行合同规定。

9招考职位中要求的“基层工作经历”指什么?

答:招考职位要求的“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级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及在农村工作的经历。在各类企业、非公有制单位工作及自谋职业、个体经营的人员,曾在基层工作后再进入学校就读的应届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

届毕业生,纳入本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均视为具有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年限计算的截止时间为2008年7月26日。

10如何领取准考证?

答:已缴费的报考人员,于2008年8月23日8:00-9月6日8:00登录辽宁人事考试网,自行打印准考证(A4纸)。需要考务费收据的考生,请于2008年9月8日至19日(周六、日除外)持本人准考证,到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合路100号)1楼大厅领取。

11笔试的内容、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答:公共科目笔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考试内容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9月6日。

上午 9:00-11:00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下午 14:00-16:30 申论

笔试的成绩及合格分数线可于10月上旬登录辽宁人事考试网()、辽宁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网()查询。

参加考试时,考生必须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缺少证件不得参加考试。笔试结束后,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确定笔试合格分数线。

12面试有什么要求?

答:笔试合格分数线划定后,按招考计划人数与面试人数1:2的比例,依照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排序,从笔试成绩合格考生中确定各职位参加面试的人选名单。最后一名面试人选的笔试成绩并列者,同时参加面试。面试人员名单将在辽宁人事考试网、辽宁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网和大连人事编制网、大连人才网统一公布。

专职翻译职位面试前加试专业科目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后,按照招考计划与参加专业科目考试人数1:8的比例,依照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排序,在笔试成绩合格考生中,确定专职翻译职位专业科目考试的人选。笔试成绩合格考生人数不足的,按实有合格考生确定专业科目考试的人选。专业科目考试后,按专业考试成绩从高到低1:2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专业考试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部门会同招考部门组织实施。

面试主要采取结构化面谈的 *** ,满分100分,合格分数线为60分。法院系统书记员(聘任制)职位面试共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结构化面谈,一部分为微机看打录入。

13分数如何计算?

答:面试和专业科目笔试结束后,将根据总成绩,按招考计划1:1的比例确定体检和考查人选。总成绩并列者,按面试成绩由高到低的排序,确定体检和考查人选。

笔试、面试成绩的权重各为50%,权重计分的公式为:总成绩=笔试总成绩÷笔试科目数×50%+面试成绩×50%。

专职翻译职位公共科目笔试不计入总成绩,专业科目考试、面试的权重分别为60%、40%。总成绩=专业科目考试成绩×60%+面试成绩×40%。

法院系统书记员(聘任制)职位笔试、面试成绩的权重各为50%。面试中结构化面谈成绩占面试成绩的40%,微机看打录入成绩占面试成绩的60%,面试成绩满分为100分,权重成绩60分为及格。笔试、面试权重计分公式为:总成绩=笔试总成绩÷笔试科目数×50%+面试成绩×50%。

14是否有试用期?

答:拟录用(聘任)人选确定后,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在网上向社会公示,同时公布举报 *** ,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7天。

对经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反映但不影响录用(聘任)为公务员的人员,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办理公务员录用(聘任)手续;对反映有影响录用(聘任)的问题并查有实据的,不予录用(聘任);对反映的问题一时难以查实的,可暂缓录用(聘任),待查清后再决定是否录用(聘任)。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正式录用;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法院系统书记员(聘任制)试用期为六个月。

江西师范大学在哪个区

一、江西师范大学在哪个区 江西师范大学 是在南昌市南昌区,具体地址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区 *** 大道99号 ,该校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 *** 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是省属重点师范大学。

二、江西师范大学简介

江西师范大学 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 *** 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融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于一体,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江西省人民 *** 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现有瑶湖、青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304余万册,电子图书330余万册。瑶湖校区不设围墙,四周以一条7公里长的瑶河环抱,具有突出的生态人文特色。

历史沿革

学校缘起于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 南昌大学 ,1953年改为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 江西师范大学 ,是江西省本科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江西银行学校)整建制并入。

办学思想

学校先后七次迁址,六易其名,四度调整,砥砺出“静思笃行、持中秉正”的校训,孕育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以人为本、面向社会”的办学思想,“以生为本、以德为先”的育人思想,“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办学传统,“质量立校、学术铸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管理兴校、和谐荣校”的重点任务和“爱国荣校、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师大精神。

学科建设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国之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设有23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现有1个ESI全球前1%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87个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8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近3万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万余人;获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国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6种,教育部万种新教材5种;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7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特色专业10个、品牌专业25个,省级精品课程26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5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从1999年开始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以培养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分制管理、模块化课程、菜单式培养、开放型教学”为机制,着力培养符合需要的“厚专业基础、宽学科口径、高品德素质、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8年起在省内开始按一本线招生。近年来,学校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培养社会中坚骨干人才的目标定位,着力满足学生对专业、对知识和能力结构、对教师及其教学方式 *** 、对自主发展多样成长的四个理性选择,2012年起启动“正大学子”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起开展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1000人),实施本硕、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本科生初次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茅,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2011年,学校就业工作成功跻身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50强;2012年,学校获批成为全国之一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5年,在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位居之一,英语、会计学和生物工程排名第二,法学和通信工程专业排名第三,成为全省唯一所有参评专业都位居前三的本科高校;2016年获批教育部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全国地方师范大学首个、江西省唯一获批的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2017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学校被专家组称为“一所具有历史底蕴、文化情怀、名校气质的模范大学”。

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分子筛膜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鄱阳湖湿地与流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有机小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马达加斯加研究中心”,1个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6个省“2011 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立项建设项目(1个实验室和2个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2个省工程实验室,4个省社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文化厅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10个省级软件科学(高校工程、实验示范)技术中心。2010年以来,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项、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9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重大专项课题、“973”计划前期预研项目、国家国际合作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多项;累计获得各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7项,国家软科学项目4项;获得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课题、省教育厅科技落地计划项目、省高校哲社研究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30余项。2012年以来,学校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总经费均超过1亿元,近4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居全国师范院校前10位。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41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重大委托项目3项,年度项目的立项总数列全国高校第7位,在全国师范类院校和全省高校中均列第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76项,列全国高校第112位,全国师范院校第5位。学校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2017年2月发布的2017全球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中位居全国高校中排名第71位。学校共办有期刊5个,其中《 江西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 学报(哲社版)》、《心理学探析》等3种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江西师范大学 学报(哲社版)》、《心理学探析》等2个刊物为CSSCI来源期刊。

师资队伍

学校校本部共有在编教职工2626人,其中专任教师1742人,博士716人。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22.16%;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53.7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84.67%。

国家级优秀人才方面,学校现拥有院士3人(双聘),*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双聘),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者2人,中科院“*”入选者2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4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

在省级优秀人才方面,目前学校拥有江西省教学名师1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40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36人(含柔性引进10人),江西省跨世纪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7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21人,享受省 *** 特殊津贴教师7人。学校2017年入选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

学生竞赛

学校注重通过第二课堂与之一课堂互动,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高校,校团委在全国师范院校中之一个获得由团中央授予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等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体育竞赛、专业竞赛、科技活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如“蓝天”环保社团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获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生命湖泊更佳保护实践奖”;学校报送的《纯洁.朝气.责任—努力培育青年精气神塑造青年新形象》获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音乐学院合唱团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获专业组声乐类金奖;杨文军同学成为历史上首次蝉联皮划艇项目奥运冠军的运动员,金紫薇和她的队友们实现了中国赛艇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并在第16届亚运会上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劳义同学勇夺亚运会男子100 米决赛冠军,成为我国在亚运会历史上之一个男子百米冠军;2011年,寿旻超同学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斩获三枚金牌,创下江西省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历史上的更好成绩。学校2012年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斩获一金两铜,刷新江西高校参加该项竞赛的历史更好成绩;在第十三、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1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二、三等奖,实现江西高校参加该项竞赛特等奖“零”的突破,并成功跻身全国50强行列,成为全国“挑战杯”竞赛发起高校;在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师范院校中唯一的“创青春创业实践挑战赛”金奖,并填补了江西在该类别赛事的金奖空白。在第四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学生获奖总数列全国第1位(并列)。2017年9月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团体总分跻身全国20强并荣获全国先进集体奖。

教师教育

学校坚守地方师范大学使命,发展教师教育办学传统、优势和特色,在全国率先“红土地支教实习工程”,被确定为全国实施“农村师资支持计划”试点高校,现已成为江西基础教育教师人才的摇篮、教师骨干人才培训的基地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引擎,培养了一大批各地中小学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中坚骨干力量。学校坚持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融合、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大学与地方 *** 和中小学校合作,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模式创新;构建了实践取向的课程教学体系、能力取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取向的教师养成教育体系。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项、“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课”立项建设2门、国家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项,2017年入选教育部“推进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院校。从2013年起,在全省率先实施本科免费师范生教育试点。建立了全省日访问量更大的“江西教师网”,有效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其中,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机考办公室、省“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等均设在我校;承担了“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 *** 考核大纲”“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 研修工作室”等教师教育项目的研制和开发建设工作。

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始终以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服务为使命,充分发挥在江西科学发展中的“人才库”、“发动机”和“智力源”作用。解放后,学校积极支持和帮助筹建地市大专院校,为全省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近年来,学校注意发挥人文社会科学优势以及在我省独有的音乐、体育、美术、外语等学科优势,打造赣鄱文化平台,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充分发挥传统基础学科和理工类应用学科优势,优化创新科研服务体系,取得了以“五朵金花”——“糖、剂、布、膜、湖”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成果;学校积极参与江西省科技振兴计划,总投资1亿多元的“年产1500吨汽油抗爆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实现了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大突破;LED外延材料产业化项目成为全国三大生产基地;依托学校纳米纤维技术、由学科科研人员创办的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亿平方米聚酰亚胺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产品生产基地在南昌高新区隆重奠基,项目总投资达6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将在60亿元以上,是我校又一项高新技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功案例;方志远教授六登央视《百家讲坛》讲授国史,先后评选为《百家讲坛》“更受欢迎主讲人”和“更受欢迎节目”。大学科技园2011年成为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012年成为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3年获批全国师范院校第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积极发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2015年创办智库内刊《江西发展研究》,刊发的34篇研究报告均获省领导批示。2016年以来,学校教师有30余份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55次,其中 *** 批示1次,省委省 *** 主要领导批示18次。

国际合作

学校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现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28所高校实施学分互认、师生交流等项目,招收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与10余个海内外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学校现建有孔子学院2所,2008年,学校与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共建了该国的之一所孔子学院并被评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2012年,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共建第二所孔子学院。学校长期聘请一批外籍教师来校授课,其中外籍教师Constance Gibson荣获国家“友谊奖”。学校是中国 *** 奖学金、江西省 *** 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校友工作

自办学以来,学校累计培养各类优秀人才近30万名,一大批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中坚骨干人才,现在江西近半数中小学特级教师、60%以上的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80%以上的高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是江西师大的毕业生,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赖大仁,全国模范教师彭娟等。学校校友中还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这其中既有中正大学时期校友两院院士黄克智、曾庆元,重点大学校长解沛基、刘振群、尹长民、贝效良、林增平、蒋建平,著名制浆造纸专家陈嘉翔,国家更高出版荣誉奖—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徐柏容,著名诗人公刘,著名军旅作曲家李非,著名书法家沈鹏,原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等,也有师院或师大时期校友如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原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原安徽省委书记 *** ,更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一级大法官沈德咏,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上洋,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萌,国家 *** 局局长、党组书记舒晓琴,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范卫平,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力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罗熹,中国泰康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刘经纶,世界500强企业江西省铜业公司前董事长李保民,江西首富、江西济民可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义海,江西恒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辉,北京快乐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趣分期创始人罗敏等。学校在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杰出政要校友排行榜中位居全国高校第78位,2016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中位居全国高校第83位,201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居全国高校第126位。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契机,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按照学校《“十三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要求,朝着建设一所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发展定位而奋斗,努力在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伟大实践中再谱新篇。

江西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江西师范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江西师范大学是211还是985

江西师范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江西师范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江西师范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 ***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江西师范大学教务在线官网首页地址

江西师范大学教务在线入口: ;

山东艺术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

一、山东艺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山东艺术学院是一所公办本科高校,该校是山东省人民 *** 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具有艺术学门类下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二、山东艺术学院简介

山东艺术学院建校于1958年,坐落在名泉簇拥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山东省人民 *** 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具有艺术学门类下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从建校之初开始,一大批在国内享有盛名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在这里工作、生活。早年与徐悲鸿一起留学欧洲的李超士、戴秉心,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起留学欧洲的李杰民,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弟子刘质平,与张书旂、徐悲鸿并称为“金陵三杰”的柳子谷,著名艺术家关友声、黑伯龙、于希宁、吕品、宗惟成、刘鲁生、张彦青、王企华、宋居田、李华萱、刘乐夫、傅二石、金灼南、范峻青、何锦文、项堃、阮斐、殷宝忠、徐俊华、俞砚霞等老先生都曾在这里执教,并奠定了山艺发展的根基,也奠定了山东艺术教育的坚实基础。1978年学校恢复招生后,王音旋、朱德九、赵庆霞、曲广义、孙继南、张庆朗、唐尔丰、牟善平、崔世光、王俊生、卜庆孝、赵玉琢、朱铭、李振才、史振峰、陈凤玉、单应桂、曹昌武、段谷风、王立志、张洪祥、陈皋、杨松林、路璋、曲志刚、梁敬泗、李百钧、兰瑛、程慰世、安士英等一批名家在这里耕耘树艺。这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严谨治学、潜心创作,为社会留下了一件件艺术珍品,也为学校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即“闳约深美”的校训精神。

学校现有文东和长清两个校区,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近37万㎡,馆藏图书94万余册;有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戏剧学院、现代音乐学院、设计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舞蹈学院、戏曲学院、传媒学院、职业教育学院、电影学院、书法学院(筹)、国际艺术交流学院、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15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有教职工931人,专任教师76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88人、副高级职称253人,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先后被山东省批准设立泰山学者岗位。

学校现有31个本科专业、50个专业方向,6个专科专业,其中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绘画、公共事业管理、艺术设计),6个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绘画、公共事业管理、艺术设计、表演、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2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群、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群);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美术学科自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有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音乐与舞蹈学),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音乐学、美术学、戏剧戏曲学,其中音乐学为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8个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音乐学、美术学、中国画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舞蹈学、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有19门山东省级精品课程,4个山东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山东省级教学成果奖;有4个省级研究、培养基地(音乐文化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山东秧歌”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齐鲁传统音乐传承研究基地)。

学校近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京剧“梅兰芳金奖”、全国舞蹈展演活动、中国校园戏剧节、中央电视台“学京赛”等全国性展演评奖中,荣获省部级以上大奖300余项;圆满承办了文化部主办的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第11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等,成功举办了“新沂蒙”美术作品巡展、歌剧《檀香刑》巡演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展演展示活动;圆满完成了北京APEC会议、秘鲁APEC会议、斯里兰卡南亚峰会、上海世博会、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庆祝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等国内外重大活动的展演设计任务。

学校主动对齐鲁文化进行传承研究保护,建立了山东汉画像石馆、于希宁中国画作品陈列馆、山东鲁锦艺术馆、山东民间剪纸艺术馆、梨园霓裳馆,收藏保存了珍贵汉画像石190余块、于希宁中国画精品60幅、鲁锦实物200余件、山东民间特色剪纸艺术品4000余件、京剧服饰用品唱本等一大批。学校大力推进与地方 *** 、事业单位、企业的交流合作,与济南市、威海市、临沂市、滨州市、泰安市、潍坊市等开展了政产学研合作,与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山东教育电视台、省歌舞剧院、省话剧院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师生创作实践培训基地。